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

經濟問題 陸學者:政改是關鍵





(中央社記者鄭崇生上海特稿)

18大後能否啟動真正的改革是經濟發展關鍵」!比起其他大陸財經學者,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孔愛國更勇於觸碰政治體制改革議題,他盼大陸經濟邁向真正的市場機制。

專研宏觀經濟的孔愛國14日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,暢談大陸經濟各方面問題,但直言問題根源仍是政治體制。他說,「政治格局決定政府行為,政府行為不改變,真正的市場經濟機制難啟動。」

孔愛國呼籲,大陸當務之急就是「減稅」,政府必須改革、讓利給民眾花錢,「三公不要消費了!把錢拿給民眾去花」。

談到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創新低,孔愛國說這是通貨緊縮的警示,他說CPI下降主因是上游價格長期太高、導致消費萎縮,對市場是「破壞」,大陸要突破這個瓶頸「難度很大」,因為上游如油價等都由國家控制,要犧牲國家利益讓利給民眾,「我們沒有這樣的機制」讓民眾參與決策。

談投資,孔愛國指出,政府投資愈多後遺症愈大,現在市場經濟走到這一步,一定得照著市場經濟法則運作,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數字下降他認為不重要,「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,現在最重要該調結構」,因為「計畫經濟回不去、也不可能」,應讓民營企業扮演投資火車頭。

他認為,央企國企一定要改革,分散股權走向民營化,「不能什麼重大建設都獨厚央企、國企」,政府不退出來、央企國企就不會退,民間力量進不來,資金無處投放,大陸經濟會變成一潭死水、惡性循環。

談製造,他認為減稅勢在必行,並指據不完全統計,大陸宏觀賦稅稅率達50%,「一家公司生產有一半要繳稅,沒得賺當然會關門,失業問題就跟著來」。

孔愛國說,經濟問題環環相扣,他舉地溝油為例,若商人有合理營利,這種現象就會減少,但結構性問題一直無法改變,連帶降低民眾出外消費意願,這種「提防心態」也是經濟發展的無形成本。

孔愛國指出,大陸政府太龐大、花錢多,對稅收依賴重,18大後是否能推行真改革是經濟發展關鍵。他認為大陸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,且一定得從根本改起,「為數不少的既得利益者會痛苦,但不改革,以後要付出的代價更大。」

他也相當熟悉並讚揚台灣的政經情況,孔愛國認為,政黨政治就像市場競爭,「國民黨提一個說法,民進黨去挖你的缺點」,政黨有競爭、政治才有進步,經濟也一樣,但大陸民營企業和央企、國企要在同一個起跑點上才公平。

他認為政黨競爭雖有施政空轉的風險,看似浪費社會資源,「但這就是(民主)制度一開始要付出的成本,你想省掉這個成本,以後要付出更大代價」。

他呼籲,大陸的改革很難也很簡單,「除非政府自個兒清醒」,只有國家讓利給民眾及市場主體,貧富差距才不會急速擴大,才能根本解決社會穩定的問題。1010714


資料來源 中央社新聞網




你在尋找機會嗎? 全球網路行銷
讓你 活得久 活得好 的健康新方法
沒有藥物侵入性 絕對安全
美國LifeWave光波能量貼片
Mobile : 0936 190 400 薛無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